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世仇(亚美尼亚葡萄酒历史)

本文目录

  1. 关系势如水火,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
  2.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什么会发生战乱
  3.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有什么仇恨
  4.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什么爆发冲突

关系势如水火,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有着怎样的恩恩怨怨

我认为是因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都想把纳卡并入到自己的国家才会关系不好的。

亚美尼亚的地理可以说是非常糟糕,首先,亚美尼亚是一个内陆小国,只有29,800平方公里。会说亚美尼亚的致命敌人阿塞拜疆也是一个内陆国家,这是事实,但是阿塞拜疆至少有一个里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积38万平方公里,拥有巨大的油气资源。阿塞拜疆与里海接壤,也有一条海岸线。与阿塞拜疆的河流不同,亚美尼亚的水资源也不丰富。幸运的是,亚美尼亚完全控制了塞万湖,面积达1,360平方公里,亚美尼亚的饮用水问题并不那么紧张。

亚美尼亚的地理环境不好,主要是因为亚美尼亚有两个可以忽略的邻居,首先让我们谈谈阿塞拜疆东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紧张局势是由于著名的纳吉尔诺-卡拉巴赫问题造成的。它位于阿塞拜疆西部,阿塞拜疆将纳卡视为阿塞拜疆的领土,这已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但是,纳卡的主要人口是亚美尼亚人。自1980年代以来,阿塞拜疆计划吸收纳卡的亚美尼亚人,并遭到纳加亚美尼亚人和亚美尼亚的强烈抵抗。在1980年代末期,苏联即将结束时,亚美尼亚宣布纳卡合并为亚美尼亚,并遭到阿塞拜疆的强烈抵抗。

亚美尼亚非常有决心,派遣军队控制纳卡,两国爆发了著名的纳卡冲突。 1994年,两国接受了调解,但纳卡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仍然是两国的死胡同。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做出让步。但是,阿塞拜疆的情况相对有利。在亚美尼亚西南部,有一个阿塞拜疆-纳希切万飞地,纳希切万最北端距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仅约50公里。亚美尼亚的领土北部宽阔,南部狭窄,纳希切万就位于连接伊朗与亚美尼亚南部的狭窄通道的西侧,阿塞拜疆由于信仰问题而得到大多数具有相同信仰的国家的全力支持。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什么会发生战乱

前一段时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部队进行了激烈战斗,造成了至少400人死亡,其中就包括纳卡地区的350名军人和19名平民、以及31名阿塞拜疆平民。一时间关于两国爆发战争的消息成为了全球热点新闻。经过两周的激烈交火之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目前开始逐渐向“休战”方向迈进。

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阿塞拜疆跟亚美尼亚相继建国,成为苏联众多盟友之一,并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苏联当时出于地缘政治权衡的考虑,将纳卡地区划给阿塞拜疆,成为“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这引起了亚美尼亚的不满,一直要求当时联盟中央“纠正”。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阿塞拜疆更加亲近苏联,毕竟他得到苏联的不少好处。在亚美尼亚不满的时候,依然站在阿塞拜疆这边。

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这两个国家一直都相处得不错,虽然因为领土主权问题有过不少的矛盾,但是都被苏联强势压下来了。等到苏联解体之后,这两个有着多年矛盾的国家矛盾不断扩大,最后因领土主权问题开始爆发过战争,即便是在1994年正式达成停火协议后,双方的小矛盾和冲突还是不断。今年又因为纳卡地区的领土归属问题再次发生矛盾,直接引发了武装冲突。

亚美尼亚是一个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共和制国家。行政疆界上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这个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曾经建立过亚美尼亚王国,后来因为外族入侵被其他国家过分。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才建立了共和国并以联邦成员国身份加入苏联,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有什么仇恨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这两国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来自于俄罗斯帝国时期和苏联解体后的遗留问题——纳卡地区争端。

阿塞拜疆民族信仰的是伊斯兰教,沙俄信仰的是东正教,思想上就不统一。俄国于是扶持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把他们迁到纳卡地区,成为当地的优势主体民族。

亚美尼亚民族早在公元405年就在卡拉巴赫建立过学校,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故地。但是阿塞拜疆并不认可,沙俄借此使得这两个民族彼此分离对立。种族地缘矛盾的根源,就此埋下了。

扩展资料:

俄国1917年革命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了争夺纳卡就发生了一连串战争。1918年纳卡的议会宣布这里自治,并且成立了国会和政府,并且在1920年宣布与亚美尼亚合并。

到了1923年7月,苏联又决定把纳卡地区划给阿塞拜疆,建立纳卡自治州。问题是居住在这里的80%人口是亚美尼亚人,对待长期对立的异族,阿塞拜疆政府没有好脸色给他们看,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越来越毛,亚美尼亚也始终对纳卡地区被划走耿耿于怀。

阿塞拜疆首先取消了纳卡自治州的自治地位,要加强对纳卡的管理。纳卡的亚美尼亚人不甘示弱,他们组织全民公投,结果不用说,自然是宣布脱离阿塞拜疆,成立了一个纳卡共和国。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什么爆发冲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在高加索地区发生的众多恐怖袭击,绝非偶然,而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格鲁吉亚试图将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留在自己的版图内,而后者显然不愿从命,毕竟俄罗斯人占了

这两地居民的绝大多数。一旦格鲁吉亚挑起战争,俄罗斯自然会牵扯进去。因为它多次郑重声明,本国公民的权利不容玷污。

另一个问题是,车臣前总统卡德罗夫的统治遗留下众多的隐患。卡德罗夫政府与联邦官员起争执后,普京总统几乎每次都站在前者一边,这势必加深了卡德罗夫与联邦官员之间的积怨。他死后,其遗留下来的极权体制旋即瓦解。其结果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用人体炸弹取代了藏匿于山谷的“林间兄弟”,在俄罗斯的广袤领土上,尤其是在高加索邻近车臣的区域,撒下了恐怖袭击网。

目前的形势表明,北奥塞梯与印古什之间于1992年爆发的冲突可能再度上演。更何况在相邻的南奥塞梯,这样的冲突已经发生。再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为例,那里的冲突似乎已平息,但亚美尼亚人与阿塞拜疆人仍天天枪战不止。卡巴尔达—巴尔卡尔也不太平。不久前,特种部门还在那里展开过专门行动,肃清那里的武装分子,卡拉恰伊—切尔克斯问题依旧。达吉斯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种种不稳定因素的汇聚加上俄罗斯高层被其他国际问题所牵绊,令高加索的局势如脱缰野马般不可收拾。目前武装分子所选中的正是高加索地区最脆弱的环节———北奥塞梯,因为南奥塞梯爆发矛盾冲突,它难免会被卷入其中。直到9月1日人质事件发生之前,人们还以为南北奥塞梯的统一能够促进该地区局势的稳定,解决一切的纷争。所以武装分子占领学校的动机之一便是粉碎奥塞梯、印古什和车臣达成民族和谐的可能。其另外的动机则是打击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日渐增长的威信、阻断俄罗斯对南奥塞梯的援助。因为人质事件后,俄罗斯会将重心移到北奥塞梯。如此一来,格鲁吉亚就会抓住时机,趁虚而入,在南奥塞梯展开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但恐怖分子达到这一目的的代价是如此高昂,他们竟然没有考虑到后果,那便是西方对车臣的支持会因此次恐怖手段的残忍而消退。事实上,俄罗斯目前需要直面来自北高加索各方的多种威胁。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它如何及时有效地出台对高加索的新政策,而是它能否积蓄足够的军力及人员力量,并考虑在高加索地区博弈的各方的利益,将他们真正地联合起来。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积极的趋势。别斯兰人质事件在车臣以及印古什境内都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恐游行示威。南奥塞梯总统科科伊特、亚美尼亚具有威望的政治家(因为人质中有亚美尼亚儿童)都赶往北奥塞梯,希望作为中间人,协助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一切表明,该地区仍在作最后的努力,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其后果不只是导致高加索战争的爆发,而是如罗戈津所说,高加索将沦为第二个巴尔干。当然,俄罗斯积极参与斡旋该地区冲突显然比美国插手前南斯拉夫各民族和解要顺理成章得多。

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斯坦尼斯拉夫·别尔科夫斯基表示,不能忽视别斯兰人质事件与昔日的奥塞梯—印古什冲突之间的联系。以奥塞梯人为一方,车臣与印古什为另一方,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种族宿怨。一旦被新的导火索点燃,奥塞梯人的复仇是必然的,这将造成该地区局势的长期动荡。

俄罗斯政治趋势研究中心主席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说,武装分子选择北奥塞梯绝非偶然。由于宗教信仰以及种族的缘故,奥塞梯与车臣、印古什人之间的关系一向剑拔弩张。因此,在这一地区尤其容易挑起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间的冲突。恐怖分子策划此次行动的目的跟2000年进攻达吉斯坦不一样,并非只为使车臣深陷大规模武力冲突的泥淖,而是企图扩大冲突的地域范围,使之国际化。不妨回忆一下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不久前发表的声明,他说俄罗斯在用战争威胁格鲁吉亚,希望车臣与印古什人拔刀相助。他希望形成一道反对奥塞梯人的统一战线。这一愿望一旦实现,冲突就将蔓延到俄罗斯境外,更多的新力量将参与博弈。到时会上演最悲观的一幕,但目前还可以预防。首先,俄联邦政府对车臣的立场不能太过强硬,增加驻军只会遂了恐怖分子的心愿;其次,防止冲突升级为持久战,对奥塞梯人对周围民族的仇恨加以疏导,令其克制,防止他们各自组建军队,相互厮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