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浪屿之波》作为一支思乡曲,歌词试图表达的是,由于海峡的阻隔,旅居大陆、乡愁难以舒解的台湾同胞在厦门鼓浪屿登高远眺的情景,贯穿其中的是盼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歌词中提到的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也是鼓浪屿最高处。歌词用日光岩暗含登高眺望、盼望宝岛早日回归团圆之意,也唱出了海峡两岸同胞期盼统一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2、《鼓浪屿之波》是鼓浪屿形象气质的音乐代表,鼓浪屿人的性格与气质,高尚、优雅、精致,带有彬彬有礼的谦谨、含蓄蕴藉的恳切、婉转低回的感伤,这种气质不经意间在《鼓浪屿之波》的旋律中得到了体现、阐明和释放
1、贺仙舫,笔名贺仲禹,1901年前后从教会学院毕业后,因古文辞方面的造诣深厚,被英华书院聘为国文教师,这一年他才二十岁。
2、不久又兼任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师。
3、1913年林巧稚考入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任其国文教师的贺仲禹时年仅二十三岁。
4、1922年出任《道南日报》总编辑,同年兼任厦门双十中学国文教员,并为该校創作校歌。
5、1928年,外祖父贺仲禹以其在教育界、文化界的影响力,当选鼓浪屿首届二十名议员之一。其创作的歌词"勤毅信诚"至今尚被引为双十"校训。"
1、天意让我们相遇两颗心没有了距离彼此真诚默默相许心系情缘醉在梦里倾注不怀疑结局心随缘一直走下去不忘初心只要有你赏月望星相约鼓浪屿..
2、.也许遇见你是个错错在我们身处不同的时空两颗心交会的时候一分钟就足够够我一辈子想念很久我会选择离开微笑告别伤害我...
鼓浪屿之波,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钟立民作曲,张藜、红曙作词的一首歌唱祖国统一的音乐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张暴默在央视春节晚会上演唱,经过多年的传唱,已成为厦门的品牌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