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和白鼠尾草的区别
鼠尾草: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白鼠尾草:白鼠尾草原产于美国南部与墨西哥北部荒漠地区,中国仅有小部分人工种植。
鼠尾草:茎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丛生状,植株被柔毛。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叶对生,长椭圆形,绿色叶脉明显,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须根密集。顶生总状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或以上;苞片较小,蓝紫色,开花前包裹着花蕾;花梗密被蓝紫色的柔毛。花萼钟形,蓝紫色,萼外沿脉上被具腺柔毛。
白鼠尾草:白鼠尾草不同于常见的紫色鼠尾草,更类似灌木。白鼠尾草茎直立,植株呈灌木丛生状,结芝麻大黑色草籽,随风传播容易发芽,故白鼠尾草常成片生长。
远古的北美印地安人发现野外的白鼠尾草从来不会生虫,蛇类鼠类也不会躲藏白鼠尾草丛中;于是他们试着在家中点燃白鼠尾草,独特的气味能有效的驱赶蛇虫鼠蚁,干净的居住地让印地安人的疾病大幅降低,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另外白鼠尾草好闻的烟香又能平静情绪,减轻压力,安神助眠,让人心情愉悦。
于是印地安人相信白鼠尾草是神灵赠予他们的圣物,将白鼠尾草晒干捆扎成20厘米圆柱形香薰杖,点燃后能净化居所,驱散邪灵;后来印地安人还发现将白鼠尾草泡茶饮用,能清热去火、消暑解毒、提神醒脑。用白鼠尾草泡澡,能治疗一些皮肤病,去除皮肤寄生虫,去除身体异味。
发展到后来,白鼠尾草在沐浴祈祷、治疗疾病、灵性保护或各种祈祷仪式的时候都会使用。其实,白鼠尾草与薰衣草、尤加利等西方草药的发展经历都大径相同。
鼠尾草形态特征是什么
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茎直立,高40-60cm,钝四稜形,具沟,沿稜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
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cm,腹凹背凸,被疏长柔毛或无毛,叶片长6-10cm,宽5-9cm,茎上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具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被疏柔毛或两面无毛,草质,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0.8-2.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近圆形,其余与顶生小叶同,近无柄。
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花期6-9月。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2-5mm,宽0.5-1m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梗长1-1.5mm,被短柔毛;花序轴密被具腺或无腺疏柔毛。花萼筒形,长4-6mm,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长硬毛毛环,二唇形,唇裂达花萼长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圆形,长约2mm,宽3mm,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宽约3mm,半裂成2齿,齿长三角形,长渐尖。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白色,长约12mm,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离基部2.5-4mm有斜生的疏柔毛环,冠筒直伸,筒状,长约9mm,外伸,基部宽2mm,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3.5mm,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mm,宽2mm,先端微缺,下唇长3mm,宽4mm,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小圆齿,侧裂片卵圆形,较小。能育雄蕊2,外伸,花丝长约1mm,药隔长约6mm,直伸或稍弯曲,上臂长,二下臂瘦小,不育,分离。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略膨大。
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7mm,直径0.5mm,褐色,光滑
鼠尾草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1、鼠尾草:基本档案:学名:Salviafarinacea;
2、原产与分布:原产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海拔220~1100米。
3、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呈丛生状,叶对生长椭圆形,色灰绿,叶表有凹凸状织纹,香味刺鼻浓郁,夏季开旦紫色小花,生长强健,耐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