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魏征死后,太宗所说的原文:卷二任贤第三(凡八章)
1、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选自《贞观政要》卷二《论贤者第三》。可:可以。以:用来。正:端正。古:历史。兴替:兴盛与改朝换代。明:知道。
3、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自己的衣冠;拿历史来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盛与衰落的原因;用别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正确与错误所在。
4、词句中提到“三镜”,是三个不同的参考坐标。“以人为境”“以史为境”,即是从微观个人到宏观的历史,都是“明镜”:唐太宗将魏征视为自己的“镜子”,照着自己的正误;司马迁讲史记最为国家的“镜子”,照着国家的兴衰。
5、诚如斯言,立足个人,也是如此。
6、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好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参考中迈向前进,而这个坐标可以是自我目标,可以是对比的他人,也可以是过去的自己。
7、苏格拉底曾说过要“认识你自己”。言简意赅,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做很多事情,下很多决定,都是在真正认清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自我没有客观的判断,或自负,好高骛远;或自卑,贬低自己,都不利于个人真正的成长。
8、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要珍视身边可以给你“挑刺”的人。有的时候,生活中能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的缺点而使你面赤、心跳、汗颜、不悦的人也是难得的朋友。而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接受这些“刺”,因为只有勇敢直视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缺点,认真反省,才能收获更多的进步。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魏徵是唐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性格刚直、敢于直谏著称,其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谏太宗十思疏》。
3、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